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现在美翻了!
  • 浏览:2048 评论:27 人

  • 熠熠生辉的南大故居文化
    江南时报记者 张静

    作为曾经的民国首都,南京的人文景观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在一些大学中,具有人文色彩的景点也同样很多,南京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孙中山故居、何应钦故居、拉贝故居、赛珍珠故居、五二零纪念亭、北大楼、小礼堂、大礼堂等,都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赛珍珠故居
    《放逐》、《大地》等作品的诞生地 赛珍珠1892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
    在现今的南京大学校园北园西墙根下是赛珍珠故居,这座小洋楼坐西朝东,两层,砖混结构,坡屋顶,屋顶有老虎窗。大门入口处有门廊,有四根西方古典风格的圆柱支撑。正是在这所普通的洋房里,赛珍珠和她的丈夫布克(时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赛珍珠任金陵大学外文系教授)带着他们的女儿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也就是在这所房子里,赛珍珠写出了她的处女作《放逐》和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地》等众多作品。


    拉贝故居 收留保护了600多名中国难民 拉贝故居是一座德式小洋楼,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期间,包括住宅和小花园的住所共收留、保护了600多名中国难民。1996年12月,拉贝的外孙女莱茵哈特夫人在美国纽约公开了《拉贝日记》,拉贝故居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2003年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访问南京大学后,积极推动故居修缮和改建计划的启动。2005年12月6日,南京大学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西门子公司签订协议,除修缮故居外,并将在故居原址建立“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


    孙中山故居
    藏身南大校园的一角 南京大学中山楼,坐落于南京大学南园北门东侧,松林楼对面,南京不少人都不知道,这里曾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这儿建筑为二层楼,银灰色,2002年和2012年南大校庆时曾加以整修,现作为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的办公所。在孙穗芳主编的《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中,该楼照片被标记为“祖父就任临时大总统职时之官邸外观(南京)”。

    何应钦故居
    琉璃屋顶与塔楼错落有致 该建筑物原建于1934年,1937年毁于战火。1945年,何应钦在原址重建,现存楼房一座,为南京大学外事办公楼。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别墅,现在仅余3层的主体楼房1栋,正面有5个并列拱门,其后为门廊,门廊一侧另有3个拱门,其后也有门廊。整个建筑构思精巧,外部是鲜亮的米黄色,顶部则覆盖着中国传统的瓦蓝色琉璃瓦。外观简洁大方,琉璃屋顶与塔楼高低错落有致,公馆四周广植雪松花木,中间绿草茵茵。如今,门前的7株合抱雪松,据传也为何氏当年所植。 南大周边特色餐饮


    ★梧桐深处 网友评论:酸汤鱼片有惊艳到我,太赞了,橙汁是鲜榨的,南大的老师学生吃的比较多。
    地址:金银街16号南京大学安中大楼1楼

    ★C...C...CURRY(青岛路店) 网友评论:土豆泥沙拉味道不错,口感很好,没有压的特别细,有土豆的颗粒感,中间不知道加了什么,甜甜的。
    地址: 鼓楼区青岛路2号院内(近南京大学、儿童医院)

    ★仟佰味骨头饭 网友评论:觉得性价比很高的,可能是因为开在学校附近吧。土豆排骨饭,11元,土豆很烂,汤味很清淡,排骨量蛮足的。
    地址:青岛路10号(近南京大学)

    ★钱宝儿和风食堂 网友评论:好棒好棒,点的灶烧牛肉套餐,超级好吃,好实惠,老板娘态度也好。
    地址:青岛路10-10号

    ★大圣家茶铺(陶谷新村店) 网友评论:文艺小清新的街,一排都是文艺小清新的店。冒雨去试吃,心情却很好,一壶玫瑰碧螺春,一小盘饼干,分蔓越莓和柠檬口味。走时还送了小礼品,很温馨。
    地址:汉口路陶谷新村4-5号 江南时报记者 张静




    南京大学开展“诚?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4-12-13]

    2014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7周年祭日,也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此期间,南京大学组织开展“诚.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活动,深切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过程中英勇献身的包括南京大学师生在内的所有烈士们。师生共同以史为鉴,祈愿未来。

    本次“诚.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活动历时十天,从12月3日至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分为“不能忘却的记忆”系列学习活动、“身边的纪念”系列悼念活动与“面向未来、珍视和平”系列文化活动三个类别展开。

    “不能忘却的记忆”系列学习活动,包括南京大屠杀史实及研究成果讲座,纪录片、电影、话剧巡展及海报宣传展等。其中,有讲述“中国辛德勒”挺身而出组建“国际安全区”、挽救二十多万中国百姓生命故事的电影《拉贝日记》;有讲述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为了还原历史,还受害者公道,大量搜集第三方资料与口述史料,向世界讲述“被遗忘了的大屠杀”故事的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还有我国首部反映慰安妇题材的话剧,从女性的角度控诉了侵华日军暴行的话剧《二月兰》等,这些影像资料都深深触动着南大学子。

    此外,由《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主编、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荣誉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张宪文教授带来的讲座《永恒记忆——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张生教授带来的讲座《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进展和意义》,也给广大师生提带来了更加深刻与理性的思考。

    “身边的纪念”系列悼念活动则组织青共校学生赴遇难同胞丛葬地开展悼念活动,形成纪念地图,并在线上进行同步悼念。12月7日,在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遇难同胞纪念碑举行祭奠仪式,此后,数十位南大学子分别寻访南京市内燕子矶江滩、草鞋峡、中山码头、下关发电厂、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等二十余个抗战遗迹,种下和平树,祭奠死难同胞,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在拉贝故居也开展了集体悼念活动。

    在“面向未来、珍视和平”系列文化活动中,“南京大屠杀研究经典书目”阅读活动、“南京大屠杀”、“中国梦”、“青年学生历史使命”主题征文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学子在了解历史、悼念同胞的基础上,思考作为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12日傍晚,历史学系在南大仙林校区图书馆前的二源广场举办了“烛光祭”校园祭奠活动,历史系师生深情追忆了南京大屠杀那段血淋淋的往昔历史:战火蹂躏后的南京城犹如地狱,但金大收容所、难民自修所中南京市民朗朗的读书声,彰显了人性的不屈与坚韧。随后,近百名南大师生与三十位志愿者手捧蜡烛,诵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微祭文。这些微祭文由历史学系在网络上广泛征集而来,有诗歌、微文,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但都能从中感受到南大学子对于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只有将个人记忆融于集体记忆、国家记忆与民族记忆,才是真正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夜幕之下,寒风凛凛、烛光盈盈,“国立中央大学”与“金陵大学”两块石碑更加肃穆,而一千只千纸鹤也似一千只和平鸽,不仅寄托了后人的哀思,更寄托了南大师生对于光明与和平的美好祈愿。活动最后,历史系武黎嵩老师分享了曾祖父的抗战故事,告诫同学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煽动仇恨、缅怀亡灵也不是为了宣扬报复,珍惜今日之和平,铭记先贤之境遇,缅怀同胞之苦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还以杜甫“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一诗激励同学们。

    13日上午,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当天,作为南京大屠杀丛葬地悼念仪式鼓楼区分会场之一,南京大学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举行悼念仪式,师生代表、居民代表和鼓楼区相关领导参加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朱庆葆主持。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参加公祭仪式的师生胸配白花,手持菊花,静然地站在纪念碑前。仪式在上午10时准时开始,现场全体人员首先齐唱国歌,然后在警报响起的同时,全体人员默哀一分钟,随后学生代表向遇难同胞敬献花篮。

    默哀 (佘治骏 摄影)

    敬献花篮 (佘治骏 摄影)

    仪式上,校学生会主席徐延号召广大同学,不忘历史,面向未来。用实际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朱庆葆副书记希望广大师生能够牢记历史,勿忘民族曾经的苦难、勿忘苦难中逝去的生命,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深刻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坚定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并以此为激励,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活动结束前,全体人员依次在纪念碑前向遇难同胞进献鲜花。

    据悉,南京大学校园内的纪念碑是唯一设在校园内,也是唯一设在安全区旧址内的纪念碑。77年前,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的校园被设置为专门安置战争难民的国际安全区,日军就以办理难民“登记”为由,从设在金陵大学的“安全区”难民所里搜捕了300多名青壮年,随后悉数拉出杀害。为了记载着这段沉重历史,1996年5月,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在此树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以志纪念。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除了在纪念碑前举行悼念仪式,国家首个公祭日前夕,学校团委还组织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进展和意义”主题报告等系列学习活动、探访南京市内二十余个抗战遗址等系列悼念活动。12日晚,南大各院系的近百位同学在仙林校区二源广场,用烛光和纸鹤祭奠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公祭日当天,在学校鼓楼校区南园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拉贝故居还举办集体祭奠等活动。活动旨在警醒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勿忘国殇,要有责任意识,要勇于担当,担负起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在齐唱国歌和集体默哀后,学生代表向遇难同胞敬献花篮。校学生会主席徐延号召广大同学,不忘历史,面向未来。朱庆葆副书记希望广大师生能够牢记历史,勿忘民族曾经的苦难、勿忘苦难中逝去的生命,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深刻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坚定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并以此为激励,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12月12日晚,在阵阵寒风中,来自南大各院系的近百位同学来到仙林校区二源广场,
    用烛光和纸鹤祭奠77年前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














    南大仙林校区的秋叶又红了。。。
    http://bbs.nju.edu.cn/vd1789/bbstcon?board=V_Suggestions&file=M.1416870010.A




    前几天去了南大鼓楼校区,冬天微冷,可是我整个人儿都是那么的欢喜,因为一个人的旅游难得的珍贵,但是看到了一种神圣,南大,希望的种子,我会爱去的,少少的遗憾是没有照片——乔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