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台湾籍研究生简安仕新疆助困

- h15110 LV.连长
- 2016/1/26 5:05:06
台湾籍研究生简安仕新疆助困
日前,我校台湾籍研究生简安仕前往新疆伊犁,用自己节省下来的学费和奖学金资助了25名贫困的小学生。记者为此专程采访了简安仕,听她讲在南京求学、新疆助困的一些经历……
结缘南京
如果没有南京之行,自小生活在台湾的简安仕现在的生活也许呈现的另一种状态:她的家庭经营着台湾发行量较大的一家音像出版公司,2003年新闻系本科毕业后,她回到父母创办的公司,用了一年的时间为公司建设网络商务平台,生活平静而优渥。
2004年,简安仕的生活因为参加了冯阜祥两岸青年交流团而改变。她来到了南京。4月的南京,作为千年的古都,以一种悠闲和安详的姿态接待这批来自台湾的青年人。巍巍中山陵,潋滟玄武胡,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明孝陵的负石神龟,都吸引着简安仕,感动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产生。一天,当她登上经历600多年的历史沧桑,仍旧昂然屹立,忠诚的守护着这所城市的明城墙,亲手触摸着刻着监造者姓名的青石砖时,不禁感慨中国之大和历史的悠久,一种强烈的愿望产生了:我要到南京读书,深造。
经过详细的了解后,简安仕选择了南京大学新闻系。由于错过了2004年港澳台学生的连考,简安仕背者30公斤的行李直接杀到了南京大学。旁听了南大新闻系一年的课程;第二年,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港澳台学生联考,获得公费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同时还得到8000元奖学金。这让简安仕既觉得惊喜又感到荣耀。她决定把家里给她准备的学费拿出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南大研究生院和新疆伊犁电大有着6年的支教合作。看到这些研究生同学的支教报告,得知新疆伊犁有些小孩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后,从小喜欢做义工,参加过许多志愿者活动的简安仕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省下来的学费和奖学金近3万元人民币全都拿出来,在伊犁资助一批家境贫困、成绩优秀的小孩上学。当她把这个想法和家人沟通后,家里人都非常支持她,母亲王燕卿还专程抽出时间陪她一起来到新疆。
新疆助困
3月28日,简安仕母女从南京飞到乌鲁木齐后,在大巴晃悠了12个小时来到了新疆伊犁州。通过南大研究生院的牵线搭桥,她们决定资助伊犁洲三所学校的25名小孩。
29日下午,简安仕与母亲王燕卿前往州奶牛场第二中学,向这里的5名中小学生各送上了500元助学金。当接受资助的5位小朋友站在母女二人面前,燕卿女士和女儿简安仕脸上浮现了灿烂的笑容。当简安仕看到在丝丝凉风中瑟瑟发抖、脸冻得通红的尼加提等朋友时,轻轻地抚摸着尼加提说:“没有拿全额奖学金之前,考上公费研究生,一个学期可能要多8000多元的开销。现在省了这笔钱,我们应该拿这笔钱来资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小孩。”
在随后的两天里,简安仕还前往伊宁县阿热吾斯塘乡中心小学、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乡阿克奇小学向20位中小学生送上助学金。
走的越远,校舍越显得简陋,简安仕的心里越发觉得不安。当他们开车300多里才赶到齐勒乌泽克乡阿克奇小学时,看到破旧的校舍和晨读中的小孩在寒风中冻得发红的脸,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她当天赶到县城花了3000来块钱,买了800多支铅笔和本子,分给学校的学生。最后,简安仕还给这些小孩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住址,希望这些小朋友们能够在有困难的时候想起还有一个大姐姐愿意帮助他们,能够及时与她联系。
简安仕表示:尽管一开始自己只想吧3万元的学费和奖学金拿出来,但这次资助的25名学生只要成绩优秀,能够完成初中、高中、大学的课程,自己和家人将一直资助他们。
从伊犁回南京,简安仕没有选择飞机。她和所有普通的内地大学生一样选择了火车硬卧,因为这样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资助家境贫寒的小孩。
回到南京后的简安仕逐渐沉静下来,她告诉记者,自己打算研究生毕业后或者考南大中美中心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在上海或者苏州找一份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继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李钟梅)

- 美丽外婆
- 2016/1/26 7:25:28
4返回
我校MBA资助福路小学
2006年5月3日,一辆承载着南大MBA师生良好祝愿的依维柯驶出南京大学,前往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偏僻乡村,一个不是旅游胜地,但却源自南大师生浓浓爱心的福路希望小学。
这件事要从2002年说起:我校无为籍的常务副校长施建军先生回乡省亲时,看到家乡的小学年久失修,仅有三间没有窗户的破教室却负担着六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桌椅板凳破旧不堪,各种设施更是简陋。家庭的贫困和求学的艰难,使当地的农民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落后,知识贫乏,又成了当地贫困的重要根源。这样的恶性循环,深深震撼了施建军。震撼之余,他决定要筹措资金,为家乡建一所希望小学。
拳拳爱心凝聚真情,回南京后,他立刻四处奔走,多方联系,终于在南京大学学生、校友、企业界知名人士和政府的共同出资下建成了安徽无为福路希望小学。两年多来,施建军副校长在百忙中利用自己的节假日休息时间亲临希望小学三十多次,从选址设计、资金筹募到师资安排、政府协调无一不倾注了他的心血。要让孩子们上学,在教育中感知世界;要让孩子们走出去,在行走中改变命运。他深信,捐资助学的活动,哪怕只培养了一个孩子,促进社会民生一点点进步,也会使一份小小的爱心产生无尽的意义。
两年多来种种艰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占地15亩拥有电脑房、图书馆、操场的校舍,不亚于城市的6间标准化宽敞明亮的教室吸引了远近10里的308名学生,在县镇领导的关心下,学校拥有14名公办教师,有效的保证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在建校不到2年的时间里,已经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良好的办学声誉。
然而,学校的硬件达标了,却不能保证所有的孩子一定都有学上。还有那么一些贫困的孩子在睁大了明澈而充满渴望的双眼时,对求学之路依然充满忐忑之心。
季金津,小学五年级,父亲去世;刘兵,小学五年级,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陈丹丹,小学六年级,父亲去世……
为了这样的一批孩子,在南大MBA中心的牵头组织下,有了这么一次希望之旅。MBA2005秋季E班的学生希望以集体的名义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以纪念在南京大学学习的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他们班的代表在给受助学生带来书包、文具、课外书、象棋、跳棋和资助金16000元。MBA协会代表刘超、优秀研究生王斌以及参加这次旅行的每一位老师同学都以个人的名义进行了捐资助学。而分管MBA中心的副院长陈传明教授因事不能亲自前往,他委托韩顺平老师捐了1000元,并专门关照要捐给父亲去世的孩子。刘春林老师、彭纪生老师、李晶老师也请MBA教育中心的桑秉南老师带去他们对贫困学生的一份爱心。
福路希望小学的师生表示:感谢南大人对无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心意,并承诺在福路希望小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都将受到关爱,尤其是孤儿。他们也希望,无为县福路希望小学读书的学生们,能够努力学习,刻苦读书,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回报关心他们的南大师生。(郝魏洁)

- 金世家缘
- 2016/1/26 13:13:56
常怀一棵爱心~